而绘画、音乐表演、法学、应用心理学等文科或艺术科的专业直接成为“红牌专业”(失业量大、就业率、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专业)。 其中,法学专业连续10年上了“红牌专业”榜,“毕业即失业”成了锥心之痛。
以2020年为例,公开的数据资料显示: 湖南省参加高考的文科考生15.29万人,理科考生21.82万人,文科生人数是理科的70.07%; 辽宁省参加高考的文史类考生50213人,理工类考生148679人,文科生人数是理科的33.77%; 山西省参加高考的文科考生129235人,理科考生196440人,文科生人数是理科的65.78%; 宁夏参加高考的文科考生22771人,理科考生37527人,文科生人数是理科的60.67%; 云南省参加高考的文史类考生140785人,理工类171874人,文科生人数是理科的81.91%; 河南省参加高考的文科355150人,理科470378人,文科生人数是理科的75.50%。 也就是说,几乎所有省份,参加高考的文史类考生人数远低于理工类考生人数。而录取率呢,更是让人惊讶。 由于各省高考录取率未公布,我们以往年数据为例: 2019年河南省本科二批共录取文科生62175人,理科生136433人。也就是说,二本文理科录取人数比达1:2.2,文科生录取人数不足理科的一半!而一本文理录取人数比更是悬殊,高达1:4.8,录取的文科生占比不足两成! 要是把时间往前推,也同样如此。 比如,通过下图的湖北省2015年-2017年参加高考的文理科人数和录取人数及比例,就可以看出,上一本线的人数理科比例是文科的3倍左右,虽然录取比例都在逐年增加,但由于理科生人数多,增加更快,理科增加的人数远多于文科的人数。
又比如安徽省,2013年安徽省参加高考的文史类考生21.4万人,理工类考生29.7万人。而本科批次的录取率,文科考生只有理科生的一半。 文科考生本科录取51283人,录取率仅23.96%;理科考生本科录取135930人,录取率达45.76%。 河北省同样如此,2013年河北省参加高考的文史类考生123761人,理工类考生220704人。 而从招生情况来看,文史类本科招生43852人,理工类招生112192人。也就是说,文科生考本科的录取率为35.43%,理科生考本科的录取率为50.83%。 更令文史类考生难堪的是,文史类的录取最低控制线在各省份几乎常年都要比理工类的高。以广东省2021年录取线为例: (一)本科各科类 普通类(历史):总分448分。 普通类(物理):总分432分。 (二)特殊类型招生录取控制线(含强基计划、高水平艺术团、高校专项计划、综合评价) 普通类(历史):总分548分。 普通类(物理):总分539分。 (三)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(地方专项计划) 普通类(历史):总分518分。 普通类(物理):总分509分。 (四)高水平运动队 普通类(历史):总分492分。 普通类(物理):总分480分。 可以看出,文科类的要求的最低分无一不比理科类的要高。 其他省份也同样如此,对此,文史类考生是不是很无语?其实让人无语的还有很多。 04 人文社科类真的不受待见吗 文史类考生的遭遇背后,是文科类院校及人文社科没能像理工类那样受到重视。 1.从经费支持上来看 以2020年7月,77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部门预算来看,预算的前10位高校中,多为理工科见长的高校。
以人文社科见长的高校,如北京师范大学以86.35亿元位列第16名;中国人民大学以74.42亿元排名第20;北京外国语大学、上海外国语大学更是排到了70名开外,为直属高校里的倒数。 再从对学术科研项目来看也是如此,以申报国家基金为例,理工类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显示,2019年自然基金重点项目资助额平均就达到了298.57万元/项。
而文史类,据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20年度课题指南》可以看出,申报课题的资助额度重点项目仅35万元。与自然基金重点项目资助额的差距,真不是一点半点。
2.从人才政策方面来看 在国内,两院院士的称号代表的是其在学术领域取得的成就,然而,不管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还是中国工程院院士,都只设在理工农医等学科领域,比如钟南山就是中国工程院士。 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,代表最高学术称号是学部委员,然而这只是在社科院内部而言,对外并没有与两院士对等的学术称号。 因此,在各高校里是没有学部委员的,而院士则有。 3.从激励机制上来看 理工类领域的激励机制更受世人的关注,有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、技术发明奖、科技进步奖等国家层面的三大奖,也有其他大大小小的奖励等等。 而在人文社科领域,目前还没有能与 “三大奖”对等的国家级奖励机制。 或许正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,文科类高校、专业的“分量”似乎都没有理工类重。比如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,也是以综合性、理工类大学占了绝大多数。 除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这两所师范类高校,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仅有中国人民大学等极少数高校。 05 高考时应该怎样选科才好 通过上述分析,大家可以看出,文科类的发展从上到下都比较“受限”。有考生反映,在一些高中甚至存在文科生被歧视的现象。
这不得不让人慨叹,数十年前钱钟书先生在1947年首次出版的《围城》里所说的,“在大学里,理科生瞧不起文科生”现象,如今不仅没有消除,甚至还延伸到了中学阶段。 对此,当你在读高中还在犹豫读哪些科时,当你面临高考选择什么样的科目组合时,看了我们上述的分析,是不是有了“能读选择理工科目就选理工科目,文理科目成绩大致相当时,能选择偏理工类的就选择偏理工类的,这似乎才是明智之举”。 不过,我们要强调的是,不管是选偏文科还是偏理科的,只要自己学好了都是能有一番作为的。理工类有钱学森这样大师,文史艺术类也有徐悲鸿、齐白石这样的艺术大师。 最重要的是,要自己看得起自己。因为在多数人眼里,很多人都是因为数学、物理、化学、生物等理科类科目学不好才去学的文科,文理成绩都不好的才去学艺术走艺考。 事实上,这都是多年的偏见,只要自己喜欢,并下定决心努力奋斗,就一定能学好。不管是文史类、还是艺术类,学好了一样的前途无量。 对选择偏文还是偏理的组合,你是怎么看的呢?欢迎留言评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