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也就是说,美术艺考生人数占到全国艺考生人数的56%左右。如果从地区来看,有的省市美术艺考生占比会更高,比如2019年陕西省美术艺考生占比高达69%,江苏省更是高达74%。部分地区各艺术专业报考人数占比如下:
值得注意的一个趋势是,参加美术联考(统考)的人数近几年一直呈现增长的趋势,2020年全国美术艺考生人数突破60万大关,但到了2021年参加美术专业统考的人数却出现了减少现象。 从全国各省来看,除了四川、广西、云南等极少数省份外,其余省份的美术艺考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。 其中,美术艺考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黑龙江省,与2020年对比,考生人数减少多达1/4;而山西、辽宁、海南等3个省份的美术艺考生人数均减少20%以上;安徽、天津、吉林等3个省份的美术艺考生人数均减少10%以上。 江西、福建、内蒙古、新疆、青海、西藏等6个省份,尽管在2021没有公布美术艺考生人数,但大概率是减少或持平。
尽管如此,但美术专业艺考生仍是统考主流。
又比如中国美术学院,随着今年9月良渚校区的启用,中国美术学院有希望大规模扩招。原因在于,2021年入驻良渚校区仅有艺术与科技、数字媒体艺术、工业设计3个专业,招生名额总共410人,如果算上前面3年的招生,这3个专业的总人数也不过1465人,离容纳4000人的规模差距甚远。 随着良渚校区的竣工,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美术学院在2022年扩招已成基本事实! 跟中国美术学院相似的还是广州美术学院,尽管广州美术学院在2020年大幅扩招30%之后,又在2021年小幅减招8%,但这并不影响广美整体扩招之势。 因为随着广州美术学院佛山校区的建成,该校一期办学规模就达1100名学生(本科生800人,研究生300人),预计将于2022年建成交付使用;而后该校区将逐步扩大至2500人的规模。 除此之前,在2022年将新增多所艺术院校,包括浙江电影学院、江苏电影学院、西安电影学院、山西电影学院、厦门电影学院、海南电影学院、西浦•光线电影学院、深圳音乐学院、南京艺术学院分校,其中除深圳音乐学院之外,以上院校均覆盖美术类专业。
那么如何“合理安排招生计划”呢?从近几年颁布的本科就业红牌榜可以看出端倪。 红牌专业指失业量较大,就业率、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专业,其中,就业红牌的艺术类专业如下: 2021年红牌专业:绘画、音乐表演 2020年红牌专业:绘画、音乐表演 2019年红牌专业:绘画、音乐表演 2018年红牌专业:美术学、绘画、音乐表演 2017年红牌专业:美术学、音乐表演 2016年红牌专业:美术学、音乐表演 值得注意的是,这些“红牌专业”是相对而言且要看学校,并不是说所有学校的所有这些专业都不行。 比如,中央美术学院的美术学、中国美术学院的美术学、设计学,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“A+”的院校,简单一点就是所有参与评估高校中总分排在前面2%或者前两名的高校才是A+,是非常牛的。你能说读了中央美术学院的美术学、中国美术学院的美术学不好就业? 所以,不管是红牌专业还是绿牌专业,任何时候我们都要辩证地看,这样才更公允。 2021年2月底教育部发布《教育部关于公布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》,教育部还撤销了一批高校的相关本科专业。
统计发现,此次被撤销数量最多的专业是产品设计专业,涉及13所高校。其次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,涉及10所高校。 2020年2月21日教育部发布《教育部关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》,教育部还撤销了一批高校的相关本科专业。 统计发现,此次被撤销数量最多的专业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,涉及16所高校。其次是产品设计,涉及6所高校。 看到撤销的专业大家也不用太过担心,高校撤销专业的原因有很多,如招生困难、就业前景不乐观、和学校其他专业定位重合等等。 看到上述分析,或许很多艺考生会认为2022年艺考难度比往年更大。 其实不然,大家要明白的是:因艺考改革的需要,艺考难度加大成为必然,但我们也要看到每年招收艺术生的院校和专业越来越多,招生计划逐年增加,我们甚至可以说,2022年艺考反倒可能是最容易的一年。 在撤销众多竞争力不强的艺术专业的同时,我们也要看到更多新增备案的本科艺术专业。2021年我国艺术类本科高校将新增296个艺术类专业,这对2022年艺考生来说无疑是个极大的好消息。
8月9日,教育部公布《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申报材料公示》(公示期为8月9日-9月9日)。数据显示,此次拟新增本科专业最多的高校是中央美术学院,共涉及到5个新专业,分别是艺术治疗、壁画、社会设计、生态危机设计、科技艺术。 其他院校,如四川美院、广州美院在本次申报中,无论是博士点还是本科专业的申报都颇为与时俱进。北京电影学院也新增了3个专业,分别是影视制片、电影剧作和虚拟空间艺术。 对于此次新增如此多的艺术类专业,跟我国将大力发展美育,将美育纳入中考有很大关系,因为这必然导致全国中小学美育教师产生巨大缺口。 专业的设置是社会需求的直接反应,因此,为了更好地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,各大院校在人才培养、专业设置上进行适度的调整是很正常的。 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细分更快,各院校专业增减将会更加频繁。 从就业的角度而言,大家在选择专业的时候,不能一味追求专业热门度,而要结合自身的兴趣、优势以及社会未来发展需求,进行综合考虑。
继续压缩校考考点,强调线上考试或使用省级统考成绩进行初选等方式,严格控制现场校考人数,就是为了考生的安全。 全国每年有100多万艺考生,以前为了提高录取机会,不少艺考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尽可能地报了多所校考院校。 规模庞大的艺考生及陪考家长们奔波于各大城市之间,造成大规模集中的人员流动和聚集,不仅有奔波之苦,更给每个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。各院校校考时间接近或冲突,让考生们又无法兼顾等等,都让艺考生们倍感无奈。 艺术校考改为线上进行后,有着诸多好处: 对考生而言,一方面能大大减轻考生东南西北赶考的奔波折腾,减轻考生家庭的经济压力;另一方面,还能把节省的时间用于文化课及专业课的学习,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艺考生的基本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。 对院校而言,利于线上考试能提升考试效率、严格招生管理,既推动院校招生体系科学化、规范化建设,也维护了院校招生的公平公正。 就艺术教育未来发展而言,线上校考等新的考试方式的出现,利于加强区域合作、产教融合,院校积极探索与信息技术企业、电信运营商的合作,试点建设更自主、更完善、更高水准的艺考云平台,加快我国艺术类远程网络考试技术标准、设备标准、软件标准、考纲题库标准的成果转化,为未来艺术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有着重大意义。